太上老君見我理解得比較輕松,就迅速地顯化出後面的章節内容來。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這章老子繼續說以道治國要知足。強烈譴責了春秋末期大國不知足地吞并小國,發動頻繁的戰争,給社會帶來深重的災難。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是說治理天下合符“道”,就可太平安定,把戰馬退還給農民用于耕作。
“走馬”指的是戰馬。“糞”指施糞肥,代指耕作。
治國無道,即使懷孕的母馬也會被征用作戰馬而在戰場的荒野中生下馬駒。
老子在此拿馬匹的使用以小見大對比性地描繪了“有道”與“無道”兩種社會狀況,結合後面“禍莫大于不知足”,隐忍地批判了大國不知足地發動吞并戰争,給社會帶來巨大災難。
老子是反戰的,他希望能回歸西周前期小國寡民,萬國林立,各國自主自治,和平共處,自然發展的狀态。
他在後面第八十章對此是明确提出來了的。
“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是譴責那些貪婪無度,一心兼并别國的諸侯,給社會帶來無比的禍害。
老子在前面就提出過“知足長樂”這回事的,但那是指日常生活用度上而言。此處則主要指的是統治者對于權勢地位的追求上了。
春秋時各國争霸,導緻各國君主國際地位都懸疏極大。故而不少國君都勵志圖強,想去體驗下那種高高在上,對天下各國頤指氣使的感覺。在以前那可是隻周天子才有的待遇!
針對這種争霸欲望,老子才說“禍莫大于不知足”。一不小心争霸不成,反必受折損。當然,把這話理解寬泛些也無不可。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即是說:所以,足夠知足,對以道治國而言,是一直都足夠有用的。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此章老子再次強調了作為一個合格的統治者要“心中有道”。
在前面三章,老子從正反角度說了要“知足”不貪,要抱樸守一、保持清靜無為。這章則說清靜無為、心中有道,就能甯靜緻遠。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這是指有道之人可以達到足不出戶也能明瞭天下的狀況;不必看天窗,也能知曉天道的運行。
這兒涉及一點兒中國古人為預測吉兇禍福,喜歡研究天象(星相)。
太史令很重要個工作就是為帝王觀天象而蔔吉兇。
當然,中國古人對天文的研究水平挺高的,美國的百科全書上就記載了早在公元前400多年,中國人就弄出了星相圖并準确地計算出了121個恒星系的位置以及幾個行星的異常行徑和慧星的行迹乃至木衛二的存在。比西方早了兩千年。
老子認為,心中有道之人,能依道推理,自然可知事物的發展變化情況。所以能明瞭天下情況,更可不避禍福,逢兇化吉。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這兒老子首先指出了心中無道的統治者,哪怕他外出視察,走得越遠,越知道得少。為啥?因為他們考察的方向都不對頭!
他們出行,往往猶如出遊,是抱着享受遊玩兒的目的去的。不是本着考察社會狀況、關心民間疾苦去的。
講擺場,隻聽得地方官員上報好的,聽不進煩心的。
就好比小說中寫楊廣出巡揚州,是為了看瓊花。為了坐船安穩,才特意挖了運河。當然,小說當不得真,但能折射出一些道理。
然後老子又說了聖人怎麼回事。簡單得很,聖人就那麼回事!不需要做作,一切了然于胸。
隻是冒火人的是,不懂的亂整,說老子是唯心主義。
老子也沒說聖人又不出巡。隻是說心中無道者出巡不如不出去。事實上曆史證實得就那麼回事嘛!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逆愛—仙蹤 厭世喪屍皇重生後,天天被親哭 快穿之瘋子狐狸淡定樹 拿命闖關,穩賠不賺 炒股緻富法門:韭菜成長史 長生,從克隆開始 暗流1979,我有空間能緻富 穿越嬰兒,帶領家族修仙 世界詭異複蘇 抗戰:一不小心原來自己才是列強 末世天災:我囤積了萬億物資 六零大力軍嫂虐渣,被兵哥寵爆了 降龍神捕 水浒之狄家将 仕途狂飙:赤腳醫生逆襲之路 墨笙一世 隻要膽子大,仙女放産假 曠世邪尊 全家老六,我隻好在青樓躺平了 生下來就死,閻王見了我都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