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計劃九月成親的劉恢,把時間推移到了十月初十。
襄平大雪紛飛,卻擋不住劉恢此時火熱的心。
今天,是自己成親的日子,劉恢府邸并不大,為了成親和宴請賓客,十間卧室的一半臨時改為了餐廳。
選擇這個時間段,劉恢還有一個目的,通過大雪阻止外地人回襄平,他不想把私事和公事攪在一起。
劉恢府邸已經一片紅色,整個府邸顯得喜氣洋洋。
古代成親禮儀較多,尤其是王公貴族、世家豪族,劉恢是一個不想麻煩的人,和蔡琰商量,兩人對流程進行了大量删減。
這個時代沒有鑽石,劉恢自己換了一個金币,用金币熔煉了兩隻戒指。
這個時代其實是有戒指的,隻是稱呼不一樣,戒指最早出現就在秦漢時期。
宮廷,女性戴戒指是用以記事,戒指是一種“禁戒”、“戒止”的标志。
天子三宮六院、七十二嫔妃,後宮中被天子看上者,宦官就記下他陪伴君王的日期,并在她右手戴上一枚銀戒指作為記号。
當後妃懷孕,告知宦官,就給戴一枚金戒指在左手上,以示戒身。
戒指一詞最早出現在在元代關漢卿的戲曲作品《望江亭中秋切》的第三折中有:“《正旦雲》這個是金牌衙内愛見我,與我打戒指兒罷。這有什麼?”
秦漢的“戒指”就是個圈圈,這讓劉恢自然不喜歡,為此,花了數天,找匠人按照他标準定制了一對戒指。
蔡府也擠滿了不少人,兩家雖然相隔很近,但劉恢必須上門接親才行。
蔡琰母親早亡,家裡隻有一個父親蔡邕和小妹蔡琴。
今天來的人不少,沒法,隻能開流水席。
流水席是指人們随到随開飯的宴席,曆史上最早出現流水席這個名字在乾隆年間。
雲蒙山東側泰甯山下,有處寺院,最早叫靜覺寺,後來因為乾隆來過,賜名為泰甯寺。
寺廟為顯示佛門慈悲,廟會這天進香的,均發一張貼,舍一頓飯,最早在寺院裡,亂哄哄的。
後來,僧人在積翠屏下,沿山行,借山泉流水之勢,修了一條石砌的水平渠,一直修到寺院外的空場上。
空場上壘了一排排的石桌,讓人們在這裡吃飯,廚房建在離飯場1華裡的水平渠上端,廚子們盛好一菜一飯,放在木制的條盤内,漂在水渠上,條盤順着水勢緩緩漂流,飄到飯場,前來進香的人們按先後順序,自個兒端自個兒的十分有條不紊。
人們随來随吃,既方便又新奇,一下子轟動幾百裡,寺廟香客就更多了。
人們吃完後,紛紛不解這是什麼席面,主持風趣的說道:“借流水上席,就叫流水席吧!”
西北地區在隋唐時代民間就有了随吃随走的席面,隻是沒有名字罷了。
漢代成親流程:
在漢代,成親開始是由手捧紅燭的侍女成雙成對入場,然後才是新郎、新娘一起入場且站立,再者新人向各位來賓行拱手禮,之後夫妻相互鞠躬,男子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而女子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且手藏在衣袖裡鞠躬90°;
在成親當天,最應該感謝是彼此父母,劉恢年幼時母親去世,父親劉宏也在去年離世,祖母遠在洛陽,襄平雙方長輩隻有一個人蔡邕,蔡邕親自賜酒,并告誡了成親後需要承擔的責任;
成親時,劉恢需要自己把手和臉洗幹淨,然後為蔡琰用濕毛巾擦幹淨臉與手;
劉恢和蔡琰成親當天,需要吃同一種動物的肉,象征從此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接下來,合卺禮必然不可少,合卺禮要求新郎劉恢倒酒,新人各喝一半後交換喝掉,夫妻共飲後願二人從此能夠相互扶持及照顧,夫婦雙方一體永不分離;
最後,新郎新娘還要行解纓結發禮,劉恢會在定情之時贈與心上人一縷紅纓,在兩人成親禮中由新郎将紅纓解下,再各取自己一縷發絲,結在一起,作為永遠的美好和紀念;《紅纓是用線和繩子做成的穗狀裝飾品,多用于帽子和武器裝飾》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太子妃不當了(重生) 綜影從歡樂頌開始 (綜漫同人)齊木栗奈不會因廁所少年成為純愛戰神 将門主母 異星傳送門之黃金大陸 冒死勸化反派[快穿] 夜風與玫瑰+番外 我是一棵大山裡的闆藍根 學霸闖三國 我渡寒潭 明末海盜風雲 夫人她有九條命 始更 再興大唐,從西域開始泡妞 暖妻入懷 我在中世紀砍頭二十年 穿越隋唐之熱武器庫 不是肉身增幅嗎,你怎麼成盤古了 他有點難追 事事皆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