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逝,轉眼便過去了三年。
這三年裡,大明還算是風調雨順,各地都沒有什麼連州跨府的大災,隻有各地的一些小災禍發生,因為政務院赈濟及時,也沒有爆發出什麼民亂來。
曆史上的奪門之變也沒有發生,畢竟叫門天子朱祁鎮早就挂了,屍體都已經化為了白骨,想要重新登基也是不可能的。
政務院的一衆理事都光榮緻仕,這也是最初的時候朱祁钰和他們說好的,隻做一屆,一屆之後就要緻仕,後續的事情交給後面的人來做。
王直等人倒是沒有糾結,到了日子便将一切政務交給了暫時留在政務院的高谷和王文,留待繼任者接手,他們的任務已經結束,這輩子的心願已經達成,沒必要再繼續留下去了。
現在就看繼任者和繼任者的繼任者了,隻要政務院能夠堅持保留二十年,那文官們就有能力讓政務院一直保留下去,直到大明覆沒的那一天。
畢竟他們已經證明了政務院的重要性,因為在他們掌握政務院的這五年裡,大明的歲數翻了兩番,奪回了丢失依舊的安南,還占領了一直貌合神離心懷不軌的緬甸,将大明的地盤擴大了不少。
就連一直是大明心腹大患的蒙古人都老老實實地窩在草原上不敢南下,隻敢和西邊的東察合台汗國開戰,依靠從東察合台汗國和大明走私過去的貨物慢慢恢複實力,畢竟之前和大明的幾次大戰,也先損失慘重,阿剌知院又背叛了他,從而導緻巴圖特部反叛,也先的實力再一次下降,不能再和大明發生什麼戰争了,否則自己的汗位都有可能不保。
所以,現在大明邊境上隻有一些鞑靼部的小股騎兵南下劫掠,這些戰事交給宣府大同這些邊鎮就行,不用朱祁钰操心。
繼任者也是不出意外,由朝廷的幾位尚書接任,包括吏部尚書何文淵、禮部尚書儀銘、戶部尚書陳循、刑部尚書俞士悅和學部尚書薛希琏,唯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接任首理之位的居然是大都督府軍法司尚書于謙,他的位置則是被王翺接任。
王翺以前是都察院左都禦史,負責提督遼東軍務,整頓遼東軍紀,不過因為年齡過大,沒有被朱祁钰重用,一直在家處于半緻仕的狀态,就是官職還在,俸祿照領,但是卻不必上朝,也不用管什麼事情。
所有人都以為皇帝已經把他給忘了,沒想到于謙調任之後皇帝居然派他去掌握大都督府的軍法司,而不是大家都看好的靖遠伯王骥,這可讓大家驚掉了下巴。
不過這個調任倒是沒有引起文臣的反對,畢竟王翺以前就是負責整頓軍紀的,對大明的軍律也比較熟悉,又是文臣,那就說明依舊是文臣來掌握軍紀之事,隻要是文臣管軍紀,那就意味着文臣對于大都督府的影響還在,自然不會反對。
武勳們倒是有些反對的聲音在,畢竟王翺這家夥對于他們來說算是酷吏,動不動就要斬首砍頭,這是有過先例的。
正統七年的時候王翺曾奉旨整理遼東軍紀,就趁着諸将來谒見時,責備他們失律之罪,命左右将他們拉出去斬首,諸将不得不拜服,願效死贖罪。
不過王翺這個人倒不是對武臣有什麼意見,而是對所有不法之事都有意見,沒有偏袒之心,這一點是衆所皆知的。
所以即便武勳們再反對,朱祁钰還是頂着壓力将位置安排了下去。
畢竟朱祁钰這個聖君的名頭還是很好用的,對他們武将帶兵也很支持,如今安排王翺掌握軍法司也是為了嚴肅軍紀,武勳們即便再不情願,也沒有足夠的理由拒絕,和皇帝對着幹,一般人是沒有這個膽量的。
于謙接掌政務院也是衆人沒想到的,所以反對聲也最多,畢竟于謙資曆比較淺,他是永樂十九年的進士,接掌政務院的時候也不過隻有五十七歲,朝中比他歲數大資曆深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很快,他們便知道了朱祁钰為什麼要讓他接掌政務院了,因為于謙上位的第一件事實行的就是攤丁入畝。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重生香江,打造世界頂級财閥 閻王下山 夢戲 大唐:誰讓楚王上朝的 風流狐妖俏郎君 民國:擁大佬入懷,做港城之主! 死而複生做島主 流螢煜煜赴明月 紅星倉庫 穿越崇祯朝1628 亂世英豪:開局挑戰諸侯 三國:曹家大孝子,專治叛逆爹 三國:雄亂 穿越大唐我家财萬貫才不要當贅婿 穿越到古代當帝師 捕快遇狐 逆旅 魔教教主的小嬌妻 一夜之間我逆襲成為頂級巨頭 朝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