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面介紹靖江的文字中,“有個叫易幹的靖江知縣到西沙視察,走到焦山港(今東興鎮)”這一句可知,東興還真是個古鎮呢!這一說的所謂“西沙”,正是“東興鎮”這一帶。
既有“西沙”,也還有“東沙”,這兩個地名稱呼,實際就是對靖江整個“沙上”東西兩地的泛稱:沙上的東面一帶叫東沙,如八圩港、炮台圩一帶;而東興到新橋(早先叫唐大圩)一帶則統稱為西沙。如果站在靖江縣城這個角度看,西沙相對離縣城是比較遙遠的地方。當初鼠人很小很小的時候,母親到城裡看望照顧父親,一個來回要走三四十裡,早出晚歸,要花一整天時間的。
沙上田疇平整,但整體地勢低,這與它北部的“老岸”很不相同。老岸地勢高,多适種玉米花生山芋等,沙上田平取水便利,自然是種水稻的最佳之處。
鼠人讀初中的地方和如今要參加生産勞動的單位,就是“東興公社增光大隊第十一生産隊”。他回鄉務農,光榮地成為了這個生産隊的一名“社員”。
“東興”在縣志上古代就有名,現代名稱多變。解放初期叫“東興區”,58年成立人民公社叫“東興公社”,鼠人在這裡當社員時,就叫“東興公社”的。改革開放撤社設鄉,叫過一陣子“東興鄉”,後又實行鎮管村,又叫“東興鎮”了。然不管怎麼變,東興這個區、公社、鄉、鎮的名都保存,可見其權威性。不像有些地方,改來改去,常常就沒有了存在感。比如,“惠豐”,人民公社時有惠豐公社,但此前的區就沒有,此後的鎮也沒有“惠豐”了,雖然這名字還很不錯。
改革開放這一波更有點颠覆性的味兒,連鼠人母親娘家的“禮士橋”也被改得缺少存在感了。禮士橋解放初曾是太和區的政府所在地,太和區管轄範圍很大,東到火叉港,南到江邊、夾港、四墩子,西到高三橋、唐大圩、青龍港與泰興縣交界,北到橫港。人民公社時除了太和公社,西邊又成立一個新橋公社,二者平起平坐亦無不可,但新近成立了新橋鎮反過來把原先的太和公社包進去了,鎮政府也在唐大圩平地起高樓,是縣道公新公路終點,一時很繁華,蓋因經濟發展使其名氣很大。禮士橋鎮反倒降格為禮士村,隻是新夾路上的一個過路站罷了。
鼠人所在的生産大隊名稱,也經曆了曆史變更。初成立合作社時這裡叫“增興社”,鄰近有個“晨光社”,後來人民公社成立,這兩個社就合在一起成立一個生産大隊,各取原社名中一個字,叫“增光大隊”。增光大隊共有十三個生産隊,由前面圩上向西,直繞到西港邊,從字紙廬南面小橫港前面圩往回轉,經鼠人所在隊向東,到美人港邊,再打回到西“八大家”,按順序排,鼠人所在生産隊為第十一生産隊。十一生産隊可簡稱“十一隊”,其他大隊一般也以順序排生産隊的,為便于明确區分,一般會稱“增光11隊”。這樣來說和寫,都簡潔明快得多。
除了“增光11隊”這個正式名稱,11隊所在之地還有老名稱——後增興圩,前後三個圩合稱“耕興莊”。種田人對“耕興莊”三個字也許并沒有深究,寫出來看會更有意義、也許更喜歡——誰不希望耕作生産興旺發達紅紅火火呢?北方人還就習慣把“種地”說成“興田”呢!這裡不僅有耕興莊,還有的圩也叫“耕興圩”。“興”看來是個好詞,到哪都會帶來興旺發達。東興,不也有個“興”麼?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前夫出軌我賺大了 快穿:晔晔笙歌 高嵋山下是侬家 穿書,末世女王改寫炮灰命運 澶淵風雲錄 一武一道一乾坤 招安是不可能招安的 竹馬心遲,青梅笃情 我的徒兒肉身無敵 殺人逃亡,被豪門認回後殺瘋了! 他在世界屋脊之巅 梵摩星幽靈之失落的能量隕石 我在鬥神大陸當道士 我把八十一難變成劫,西遊亂套了 大力農女的悠閑生活 穿到古代混後宮 重生巫族,開局既大羅 變身少女拯救世界?我隻想擺爛! 打破大過濾器,突破神級文明 應世